医疗器械是否要做动物实验?
实验动物的选择
我们常规将实验动物分为大动物和小动物两类。常用大动物包括猪、犬、羊、猴等,常用小动物包括小鼠、大鼠、豚鼠、兔等。研发人员在实验动物的选择上往往不是很明确。选择正确的实验动物关系到产品研发成败。恰当的动物模型选择在前期的可行性研究中能提供更可靠的数据和更准确的改进方向,以缩短整个研发的周期。在后续的安全有效性研究中能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以支撑临床实验的开展。
在医疗器械的动物实验中小动物多数用于生物相容性研究。例如:全身毒性、遗传毒性主要使用小鼠,致敏、刺激主要使用豚鼠,可降解材料的降解研究主要使用大鼠和兔。生物相容性研究的动物选择具体要求参照GB/T 16886或ISO10993执行,基本是没有争议的,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感兴趣的小伙伴下载相关文件查阅即可。
在医疗器械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中常常使用大动物。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大动物的体型、循环系统、脏器结构与人体更为相近。二是器械的设备、配件、辅助系统的体积往往不适用于小动物。大动物的使用成本较高,在动物选择上需要非常谨慎避免浪费。动物选择的依据与器械的分类界定关系不大,不是某一类器械对应要用某种动物,而是根据产品的使用场景、作用器官、适应症和操作便利性,选择与人类结构最相近或者与临床试验使用方式最接近的实验动物。
以往我们常常说止血、补片类产品适用猪作为实验动物,骨科植入类产品适用羊和犬。但由于器械产品的多样性以及同一产品有不同的适应症很多人还是不明确我的产品用什么实验动物更合适。
今天我们从作用器官和适应症的角度分析实验动物的选择和依据。
另外,实验动物的选择还需综合考虑动物的易获得性、生长特性、生活习性、饲养条件、成本控制、实验操作便利性等多方因素。
猪和犬虽然都适用于牙科器械的实验,但在手术操作中犬的颌关节更容易打开,便于手术操作。且雄性犬牙槽骨的宽度厚度优于雌性犬,种植条件更好;
猪的生长发育速度过快,对于一些长骨、股骨的植入材料以及人工关节等的生物力学性能和骨形成骨吸收可能存在一定影响。
犬的动物福利要求较高,长期饲养需要考虑成本问题。
猴的价格高昂,饲养难度高等等。
如何选择最合适的实验动物进行器械的安全有效性验证,需要充足的理论依据和丰富的动物实战实验。